一、安排部署
(一)成立专项领导小组
由乡镇主要领导牵头,市场监管所、综治办、派出所、卫生院等组成联合工作组,统筹协调专项整治行动。明确职责分工,实行分片包干责任制,确保覆盖全乡镇行政村及重点场所。
(二)制定风险排查清单
结合辖区实际,梳理农村大集、学校周边、餐饮集中区等高风险点位,针对节日热销食品、集体聚餐、冷链肉制品等制定专项检查计划,建立隐患台账并限期整改。
二、工作内容
(一)重点领域监管
节日食品专项检查
以粮油、肉制品、酒类、乳制品、散装食品等为重点,严查过期变质、假冒伪劣及非法添加行为;对农村小作坊、超市开展溯源检查,确保索证索票制度落实,重点打击无证生产加工行为。
肉类市场全覆盖整治
检查农贸市场、流动摊点畜禽产品检疫证明,严查销售病死肉、注水肉及伪造检疫标识行为;排查冻库冷链食品,核查进口肉制品入境检验证明。
集体聚餐风险防控
对承办婚宴、年夜饭的餐饮单位实施“一店一档”管理,重点检查食材贮存、餐具消毒、生熟分区等环节;农村聚餐实行“提前报备+现场指导”,配备专职食品安全协管员全程监督。
(二)薄弱环节强化
开展校园食品安全“回头看”,督促学校利用寒假升级防鼠设施、更新消毒设备;整治旅游消费集中区,规范景区周边摊贩经营行为,加强农家乐食材采购监管。
三、加强宣传引导
(一)多维度科普宣传
通过村广播、宣传车巡回播放食品安全警示案例,重点普及亚硝酸盐、醇基燃料等误食防范知识;在农贸市场、超市设置“真假食品对比展示台”,发放《节日消费指南》图文手册。
(二)舆情与举报联动
开通24小时举报热线,落实食品安全有奖举报制度;监测微信社群、短视频平台涉食品安全舆情,及时回应群众关切。
四、应急管理措施
(一)值班响应机制
执行领导带班和24小时双人值守制度,确保通讯畅通,应急小组配备快速检测设备及处置物资。
(二)突发事件处置
制定《食品安全事故分级响应流程》,明确30分钟内初步核查、2小时内书面报告的要求;联合卫生院建立食物中毒绿色通道,同步开展溯源封存、舆情引导工作。